《鐳女孩》試讀心得

 

鐳女孩.jpg

書名:《鐳女孩》

作者:凱特.穆爾(Kate Moore
譯者:高紫文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8初版

 

【讀後心得】:

 

以報導文學的方式所撰寫,卻如小說般的故事性精彩,初始以為《鐳女孩》是居禮夫人的另一本傳記;其實是一群無名英雄,儘管她們都是有名有姓、有親人家庭,是真實存在的小人物,卻鮮少人知道「鐳女孩」之名,受到如何的傷害、不公平對待與不幸。這不是一本讀來讓人愉悅的書籍,儘管正義遲到了,但卻讓人不免難過和唏噓。

 

20世紀初期,「鐳元素」的認識僅止於它的利用,將鐳運用在各種產品之中,殊不知鐳也正如其他放射性元素一樣,傷害著人們的身體。美國鐳企業是陸軍輻射發光手錶的主要供應商,及另一家的「鐳表盤畫工」,工廠裡的女性員工占了大多數,因為工作需要,她們整天在鐳元素的環境之中工作,與它為伍,甚至「舔尖」(用舌尖舔舐沾有鐳塗料的筆尖),就這樣鐳元素一點一滴的侵蝕著她們年輕的身體,沉積在骨頭裡,終其一生,無法擺脫。

 

被感染的「鐳女孩」,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長期處在危險的工作場域裡,不知道自己的骨頭已受到輻射汙染,得知生病通常已病入膏肓,為時已晚。更多的是無意間感染給同住家人、遺傳到下一代,她們甚至不敢告訴家人、丈夫,自己到底怎麼生病的。當她們知道是鐳元素所造成的傷害時,那已經是過了很久之後的事,許多人甚至見不到公平正義到來的那一天。

 

受到鐳輻射污染的女工們向工廠求償,冒著被指指點點、家人不諒解下出庭作證,有的接受報章雜誌的訪問,將自身經歷的揭露出來、公諸於世。儘管得到不少社會大眾的同情和支持,但打官司之途漫長又耗錢,一些人甚至不敢站出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她們對抗的是財大氣粗、不誠實的公司,上下交相賊,即使一審敗訴,仍厚顏無恥的上訴。書中的「鐳女孩」,都是認真的生活,卻遭受了不幸,面對自身的病痛,有人忍著癌症末期的折磨,依然努力、奮鬥不懈想爭一口氣、討一個公平的交代。就這樣默默承受著,就算遲來的正義,也只是微不足道的賠償金,更遑論是一句道歉。

 

作者以許多的「鐳女孩」作為敘述的主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是她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血淚,縱或在當年那是一份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但並不能因此而忽視掉她們付出的青春、犧牲的健康、寶貴的生命。故事尾聲,作者輕描淡寫的說到,「鐳女孩」的付出換來的是:世界知道輻射物質對人體的傷害,簽署了限制核武發展的協定,並擬定工業安全標準與勞工健康權益,催生了美國聯邦健康標準等,讀來真是感慨萬千。

 

現今科技發達,各國對各種化學毒物、輻射元素的危害,已有顯著的認識,並制定相關法律,保障勞工權益,相較起來,似乎比較重視工業安全的問題。如今看來,居然是一群無名的女性犧牲所換來。古往今來,「既得利益者」通常是男性、男性掌權者,那個年代弱勢女性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更遑論是為自己爭取該有的權益,「鐳女孩」的故事,除了印證歷史的可悲,她們勇敢爭取自己的權益的精神,更值得感佩。

 

「失去之後,才能看到失去的珍貴。」女性向來概括承受這個現實世界呈現給我們的任何樣貌,但這代價未免太過殘酷。希望未來社會與世界的幸福、便利,不再是建立於他人/弱勢族群的犧牲所換來的代價,任何人的生命都該被尊重。相信透過「鐳女孩」的遭遇,能喚醒世人的良知,當我們在追求科技進步之虞,不該犧牲任何人的健康和權益。

 

凱特.穆爾(Kate Moore的《鐳女孩》,鉅細靡遺的刻劃出這段血淚歷史,讓讀者認識這群不為人知的受害者,栩栩如生的人物描述,讓人感同身受其悲慘命運,並提醒政府、企業應更加重視工業安全,輻射物質的傷害。千萬別被厚厚的頁數及眾多的人數所嚇到,而錯過本書,這無疑是本不容忽視、值得一看再看並省思的人文傳記、紀實報導,推薦《鐳女孩》。

 

* 感謝商周出版與金石堂網路書店提供的試讀機會。

 

 

【故事簡介】:

 

全球最知名的公害事件,照亮美國勞工史的一段黑暗篇章。
鐳女孩
⋯⋯在穆爾的筆下重新活了過來

★ 亞馬遜暢銷榜第一名、超過七千名讀者留言評論
★ 《學校圖書館期刊》、《書單雜誌》星級推薦
★ 各大媒體書評推薦,包括:《出版人週刊》、BookPageThe Big Issue、星期天泰晤士報、星期天電報、星期日郵報、The SpectatorBBC Radio 4, Woman’s HourBustle

 

1898年,當居禮夫人發現新元素「鐳」的新聞點亮各大報紙頭條時,也令那些美妝藥廠商人眼睛一亮,從身體乳液到氣泡飲料都打出添加鐳的廣告,任何號稱添加鐳的商品都廣受歡迎,除此之外,鐳也被廣泛用在美妝產品上,人們將這閃亮發光的元素塗在頭髮、眼皮和指甲上。在放射性元素的危險性已經成為常識的今日看來,當時人們的行徑簡直匪夷所思,然而,歷史不會憑空改變,這是一群女孩以她們的生命和健康為代價,改變了世界的故事。

故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說起,當時軍事對於用鐳製成的白綠色發光塗料「UnDark」需求大增,從飛機、潛水艇、戰艦到士兵的手表等各項儀表,都需塗上這種塗料,供歐陸作戰國使用。生產發光表的鐳工廠全都生意興隆,他們對外宣稱鐳對身體有利而無害。

表盤塗繪這項精細作業多由十幾歲的女工進行,她們多為不富裕的二代移民,個個眼靈手巧,並領有以當時婦女薪資標準排行前5%的薪水,被認為是一群幸運的「閃亮」女孩,而鐳也在字面意義上使她們「閃閃發亮」,即使在黑暗中,他們的身體也都在發亮。

表盤女工整日浸淫在鐳元素中工作,甚至用舌尖舔舐沾有塗料的筆尖,謂為「舔尖」,以使作業更順暢。然而幾年後,故事急轉直下。一開始是揮之不去的疼痛,接著是不會癒合的傷口,從牙齒周邊開始化膿潰爛,及至顎部腫脹,關節、骨骼脆化,全身在無盡的疼痛中虛弱地邁向死亡……。開頭幾年,發病的女孩和診治的醫生對疾病一無所知,隨著越來越多女孩發病,鐳的趨骨性和具有的侵害性才慢慢昭顯確立,然而鐳公司卻依然否認該元素具有任何毒性,更拒絕賠償這些因工傷亡的勞工。

這些曾經覺得自己很幸運的鐳女孩們發現自己捲入了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和醜聞,決定挺身而出,爭取應得的正義,然而病情急速的惡化,隨著她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凋零,她們的時間不多了,她們要讓大眾認識到鐳的毒性,以免企業繼續毒害更多的人,在一切太晚之前。

她們的勇氣改變了法律,十多年的訴訟歷程,更啟發了美國政府對核彈危害的研究,她們拯救了成千上百人的性命。

 

【作者簡介】:


凱特.穆爾(Kate Moore


以《鐳女孩》登上《紐約時報》和《今日美國》暢銷榜,本書更受到全球最大Goodreads書評網讀者票選為2017年度「最佳歷史書籍」(2017 Goodreads Choice Award for Best History),美國圖書館員2018年「最喜愛的非小說圖書」,美國國家圖書館協會評為 2018 年「非小說類優秀圖書」。
2015年,穆爾執導一部廣受好評的關於鐳女孩的紀錄片《這些閃亮的人生》。後感於鐳女孩故事不應塵封故土,及直到今天小勞工和大企業間不對等關係,促使她完成《鐳女孩》一書。
穆爾寫作的目標是,把人名、數字這些枯燥生硬的史料化為有生命的故事,敘述上採取的立場是,站在鐳女孩身邊,和她們一起經驗每一個重要時刻,希望鐳女孩像是讀者的朋友一樣,因為在事件背後,是一個個各別獨立的鐳女孩的人生。
「當我們今天在媒體讀到類似故事,我們要記得,在新聞頭條和統計數據背後,永遠代表著一個個人──或其他野生生物──的生命正承受傷害。」
穆爾以精采的說故事手法重現偉大歷史事件。她在回憶錄、傳記和歷史等文類有數十年寫作經驗,熱中於政治、說故事以及重現過去的英雄人物。現居英國。她的個人網站:http://www.kate-moore.com/

 

【譯者簡介】:

高紫文
臺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熱愛翻譯,譯作二十餘冊,《永恆的懷疑》、《塔樓》、《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狼哨》、《美國狙擊手》、《神鬼交鋒》、《納粹獵人》、《原子城女孩》、《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