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上我們扮演》試讀心得
書名:《針尖上我們扮演》
作者:楊凱丞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08初版
【讀後心得】:
《針尖上我們扮演》是由八篇短篇所組成的小說集,通篇有一共同點,即是與作者的醫學背景相關的醫療主題。有自己就讀「醫技系」、「檢驗科」工作經驗的〈虫洞〉、〈海嵾爬行的夜晚〉,描述燒燙傷護理的〈海灘、水療室與陽光走廊〉、義肢病患家屬的〈維納斯的手〉等篇。
故事第一篇的〈虫洞〉,描述主角—謝旻毅與與死黨老彭(彭立帆)的一段情誼。時隔五年後二人再次見面,老彭卻告知主角他得了一種「腦洞大開」的寄生蟲怪病,記憶會不斷被侵蝕,讓他分不清現實還是幻覺。主角不斷回想他與老彭的相識過程的點點滴滴,曾經的如膠似漆,卻因畢業後的志向不同,讓兩人漸行漸遠……。
這篇是讓筆者最有感的一篇,曾幾何時那些求學階段的知心好友,都因畢業後各奔東西而不再聯絡。不管原因為何,一度讓自己深感友情的不可靠,什麼天長地久都是謊言,一切真心的付出都只是打水漂。因此特別對二位主角的境遇心有同感,或許得等到某人罹病,才驚覺之前的那些小誤會,一點都不重要。當然,主角謝旻毅為了當上醫師,在台中後火車站重考補習的經歷,也很生動吸引。
〈海嵾爬行的夜晚〉裡的小吳,一直有個導演夢,奈何現實是無奈的,只好再回到「檢驗室」。「他獨自潛入海底,在荒蕪的海床上,來回搜尋那隻緩慢爬行的海參。」面對孟哥的一次醫療疏失,讓他思考究竟夢想與現實該如何抉擇呢?這篇描述第一線醫院血庫工作人員的辛酸。
〈石蠟塊〉裡,一個想變成男人的女人—詹和一個只愛女人的女人—昕,在一起會變成什麼模樣?故事裡有著對性別認同的探討與無奈。〈抵達靜脈的瞬間〉黃斯漢是抽血櫃檯的護理師,回憶著曾經的男伴。〈海灘、水療室與陽光走廊〉裡燒傷中心的護理師照顧病患時,回想起同是護理師的父親……。
〈顯微紀〉裡有雪俐與聖堯、安琦夫妻三人之間的曖昧關係,時序橫跨SARS與COVID-19二場疫情。安琦因為SARS染疫而行動不便,造成與先生聖堯之間的隔閡、誤解,聖堯似乎要和雪俐發展出婚外情,然而卡在安琦的關係,讓這段關係無疾而終……。
「那場瘟疫不單單僅是一場災難,而是一面鏡子,照見過往他們不願直視的一切,但最終總要有人看見,有人要承認其中的倒影並不如想像中的完美。」這篇其實更貼近現實,尤其此刻正是「後疫情時期」,大家過著解封後的全新生活;一切看似回歸秩序,忘了那二、三年的遭遇,但疫情造成的傷害與改變,是永遠不會消失的,那些記憶將永遠留存。
〈維納斯的手〉裡,若芬的老公—振維因為一起意外而失去雙手,自此美滿的生活變了調。若芬開始外出工作、抽空陪丈夫醫院回診復健、照顧他所有生活起居,更得面對振維陰晴不定的心情。沒有人可以體諒她的難處與無助,期待與現實總是有落差,「本以為做完之後,能找回當初那種緊緊相連的感覺,可是現在,她覺得心裡頭空得只剩下一團虛無飄渺的熱氣,就連渴望也不復存在了。」故事對夫妻兩人相處間的微妙變化,刻畫很細微,也令人同情主角的遭遇。
〈誕〉中,昱娟在醫院做人工受孕的胚胎管理業務,經歷了母親的過世、自己未婚懷孕,然而每顆胚胎都有自己的命運,生命最後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她也要無所畏懼走下去……。
《針尖上我們扮演》的各篇讀來有點幽微晦暗,讀來並不輕鬆,但能充分讓讀者感受到第一線醫護人員外表光鮮亮麗、薪水優渥的背後,不僅求學過程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更遑論工作時不為人知的艱難與挑戰。透過作者的描述,令人感同身受,每種職業背後的辛酸、苦悶心情的無處發洩,醫療疏失後的煎熬。當然故事裡那些斷肢的病人、燒燙傷的患者,突如其來的意外總讓人措手不及,但復健過程的漫長及家屬所面臨的種種挑戰,讀來都心有戚戚焉。
《針尖上我們扮演》閱讀過程並不能讓人感到愉悅,而且作者總是給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未一語道破;但這不就是現實生活嗎?總有處理不完的麻煩事,總避免不了生老病死,而我們依然堅信難關會度過,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於珍惜,珍惜此刻你我的小確幸吧!推薦楊凱丞的新作,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 感謝寶瓶文化與金石堂網路書店提供的試讀機會。
【作品介紹】︰
「那種痛不過是一種幻覺,有時大腦需要的只是欺騙。」
拚死拚活擠進醫大,誰不是為了「醫學系」那三個大字?
打開逃生門,沿樓梯行至地下一樓,經過停車場旁邊的太平間,拉開一道塑膠折疊門簾後往右轉,蒼白的走廊上低頻機械運轉聲隱隱迴盪。
走廊盡頭處,不鏽鋼大門上方的牌子掛著大大的「檢驗科」三個字。
按下訪客鈴,大門發出嗶嗶的解鎖聲。
我緩緩推開門,看見裡頭幾十個身穿白色實驗衣的人影在機器間來回穿梭。
這裡,或許就是我未來工作的地方了……。
——〈海參爬行的夜晚〉
台北醫學大學醫技系出身的楊凱丞運用其醫事背景,在小說中注入醫學元素,但跳脫常見的醫療書寫中,以「醫師/病(人)」為主體的二元敘事視角,將故事聚焦在醫療體系中被邊緣化的「醫事技術人員」與「非臨床工作者」:
考上醫技系的學生個個懷著逃脫的夢——醫學系是人人夢想的最大公約數,有人考了四次仍沒放棄,也有人做了導演終又幹回老本行,日日往醫院最底層、最無人聞問、終日迴盪著低頻機械聲的檢驗科去。
燒燙傷中心送來一位為了救人而大面積燒傷的保全,他與日日前來照料的護理師有著一段共通的創傷記憶。生殖中心裡,胚胎師祕密懷著不知該不該留下的孩子。抽血櫃台後方,檢驗人員正登入系統,隔著口罩窺看病人的就醫紀錄,跟著探進他人的生活足跡。做了變性手術的法醫研究生,想起當年解剖台上那具靈魂被裝錯了身體的少年,心想,如果肉身是一件能夠恣意穿脫的衣服……。
本書集結八則短篇故事,講述醫療體系中被忽略、甚而自我噤聲的人們與記憶。每篇故事皆以一項「醫學技術」作為主要元素,諸如寄生蟲鑑定、血庫、病理切片、義肢、人工生殖、抽血、疫病篩檢、燒燙傷護理技術等,結合作者對於身體、性別的思索與想像,發展出一部情節各自獨立、人物隱微串聯的短篇小說集,講述失落、錯置、幻覺,與渴望跳脫卻無以終結的生命迴圈。
【作者簡介】︰
楊凱丞
1994年生於台中,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技系,東華華文所創作組(M.F.A)。專事小說創作,近年橫跨影評與影視劇本創作,偶爾攝影與健行。作品曾獲青年超新星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奇萊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