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會》 試讀心得

同學會.jpg

 

書名:《同學會》

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

譯者︰江鈺婷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初版

 

【讀後心得】:

 

原本以為《同學會》的劇情走向,是有點老掉牙的被霸凌的弱勢藉著「同學會」來復仇的戲碼。但除了中間段類似封閉山莊的謀殺案情節外,故事發展超乎預期,尤其是幾處轉折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質疑自己到底讀了什麼內容?

 

《同學會》故事主角—瑪拉霖德伯格,自從父親埃德加自殺後,生活有了極大的翻轉,不僅在校被同學無視和霸凌,還得靠打工維持生計。就在一次送貨時,在一處廢棄醫院的分娩室遇到襲擊;然而如此重大的傷害甚至險些喪命,因無事發現場的證據,連員警都不相信瑪拉的說詞,而這究竟是誰的惡作劇或陷阱呢?又為何是瑪拉呢?(不能劇透)

 

瑪拉經過一連串手術與心理治療後,確認為是一種「臉孔失認症」的知覺障礙,那麼她所遭遇的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想像或幻覺嗎?同時瑪拉的大腦擁有了極短時間內察覺異常及超強記憶的能力,但這特異功能為她帶來的是幸抑或不幸呢?

 

不得不否認,作者設計的主角瑪拉是個令人憐惜的女孩,遭遇多次挫折與打擊,即使只是一位中學生,人生就注定充滿悲劇性;但她依然堅信自己,絲毫不放棄理想。瑪拉的堅強和鍥而不捨地找尋真相,真不知她哪來的勇氣?

 

《同學會》故事採多線式進行,現在與過去交錯,主角和配角輪流敘事,情節多次反轉,不到最後一刻無法得知最後的結局。尤其在「雲霧小屋」的同學會,彼 此互相猜忌、勾心鬥角,最終當年毀了無辜少女一生的悲劇也浮出水面……。
當你以為的真相水落石出時,居然還有下一章,將之前的證據再次推翻,讀者不得不重新再來一次抽絲剝繭,實在是令人欲罷不能。

 

究竟誰是真的瑪拉霖德伯格?一個瑪拉自己不想過的人生,居然被人盜用偷走。身為真正的瑪拉,你是冷眼旁觀等著看好戲?還是拿回屬於自己的人生呢?《同學會》是一個關於自我認知與自我認同的故事,劇情縱然詭譎驚悚,卻也值得深思。每個人未必都生活在事事如意、生活美滿的家庭環境,但不思考如何去改善,而一昧羨慕他人,甚或想取而代之,似乎是不可取。

 

德國驚悚小說《同學會》懸疑的氛圍,從「序言」起便開始渲染,直至瑪拉在分娩室內遇襲、疑似思覺失調再到「雲霧小屋」的同學會,只有一人能存活下來……,處處充滿詭譎,兼具刺激與恐怖的快感,情節扣人心弦,捨不得擱下小說,深怕錯過任何一處細節和線索。劇情翻轉再翻轉,真假虛實交錯,迫不及待讓人翻到結局一探究竟,最終結局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敘事精彩、鋪線縝密,人與人間的信任只剩下一點點,懷疑、猜忌卻是滿滿一大堆,讀者也帶疑惑陷入這一切的謎團裡,無法自拔!《同學會》能充分讓讀者感受到閱讀推理懸疑小說的樂趣,尤其是最後結局的翻轉更是令人大開眼界。但我想作者關注的並不在於劇情鋪陳以及兇嫌究竟是誰,而是告訴讀者不管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多惡劣,依然要活出真實自我的樣子。生命的目的不在於長短與幸福,而是在於有沒有活出意義來。與其模仿、扮演他人,不如專注於如何讓自己存在的每一刻都變得值得與充實。對於已經發生的事要學會放下罣礙,人要感恩目前所擁有的一切,不必去羨慕沒有的,才是生活的正道。共勉!推薦精彩無比的德國驚悚小說《同學會》。

 

* 感謝商周出版與金石堂網路書店提供的試讀機會。

 

 

【內容簡介】:

 

一場歡慶的高中同學會卻是一趟死亡之旅。
當黑暗中響起詭異的咳嗽聲,過往的噩夢正逐步逼近……

「噩夢般的冬季之旅保證讓你起雞皮疙瘩!」——德國雜誌《鏡中女士》

 

高中的瑪拉・霖德伯格兼職快遞員的工作時,在廢棄醫院內遭遇蒙面人襲擊。
經過多年手術與心理治療後,她的大腦也因此擁有極短時間內察覺異常及記憶的能力,
而那時扭打過程中蒙面人不時發出咳嗽聲,成為唯一她可以緊抓的線索。

收到同學會邀請函的瑪拉以為只是一場簡單的聚會,一段放鬆身心的旅程。
但當她來到雪山小屋時,小屋內空無一人:
房間還推放著行李箱、餐桌的刀叉還留有溫度、壁爐閃爍著火光,
彷彿有人在進行一場拙劣的惡作劇。

直到當小屋內迴盪著熟悉的咳嗽聲,像惡魔般的口哨聲勾起記憶中的噩夢,
那個企圖在廢棄醫院裡殺死她的蒙面人又出現了……

 

【作者簡介】︰


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

 

一九七一年生於柏林,德國驚悚小說天王,被譽為德國的史蒂芬.金,曾多次獲得德國驚悚類最佳圖書讀者獎,二一六年,費策克以《包裹》獲頒歐洲驚悚文學獎(European Crime Fiction Star Award),對正在慶祝出道十週年的費策克來說,意義非凡。費策克以第一本小說《治療》一鳴驚人,榮登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明星週刊》等暢銷排行榜冠軍,並獲得德語區最具權威性的驚悚小說獎項「克勞澤獎」(Friedrich-Glauser-Preis)提名;小說《記憶碎片》則被《星期天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票選為「過去五年最佳犯罪小說」。費策克至今發表了二十本暢銷鉅作,全球銷售總數逾六百萬冊,翻譯授權超過二十七種語系,成為少數能打進英美等驚悚小說發源地的德國當代作家。

費策克現居柏林,筆下的故事也多半發生在此,他大學時期研讀法律和獸醫,後獲得專利法博士,曾在多家德國電台擔任主編和專案總監。他熱愛打鼓和打網球,已婚,育有三名小孩,同時也是早產兒童協會的贊助人和德國兒童食品協會大使。在費策克的作品中,曾多次觸及虐待兒童的議題,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這樣的劇情特別令他震撼,不只是因為「寫出了自己靈魂深處的恐懼」,也更能觸動讀者的心。他認為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家庭故事,因為「邪惡和良善往往源於非常類似的家庭」,費策克較不喜歡描寫露骨的暴力場面,善於刻劃讓受害者身心皆受折磨的心理因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難以解釋的暴行,而我試著在作品中,去了解這些暴力,探究其動機和成因」。

相關著作:《返家》《禮物》《孩子》《病人》《包裹》《包裹(首刷限量解謎包裹版)》《獵眼者》《集眼者》

 

【譯者簡介】︰

江鈺婷
像風一樣的女子,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墨爾本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現旅居德國,但泰國才是鄉愁。譯有《性、愛欲、人文主義》、《邊界的故事》、《在虛無與無限之間》、《為什麼要學歷史》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建 的頭像
    小建

    小建的電影王國

    小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