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2次的放療,與吃喝玩樂》 試讀心得
書名:《我32次的放療,與吃喝玩樂:一段罹癌者的自我探索之路》
作者:黃榮堅
出版社:商周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初版
【讀後心得】:
《我32次的放療,與吃喝玩樂》和過往生死相關議題類書籍最大的不同,它不是臨終前的人生整理,作者也並非要讀者列出「人生清單」,了無遺憾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而是以平常心、日常生活的方式來度過罹癌化療的這段日子。作者—黃榮堅教授如實記錄下自己的32次放射療程與當下的心境。
作者以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癌症復發,從第一次化療的陌生新鮮,到熟門熟路、不得不接受,領悟出生命和死亡的必然關係。「擔心自己還可以活多久?」人的情緒問題是最難以處理的問題,與其怨恨、質疑老天的不公平,不如勇敢承認這世界的真實,這畢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現實,那麼就過好當下的生活,維持本來的生活模式吧!
在罹癌面前我們都是初學者,當下的茫然、手足無措,甚至無法勇敢去面對。記得當初急診室醫師懷疑筆者胰臟有腫瘤時,當時並不以為意,但當外科主治醫師說需動大刀時,頓時世界天崩地裂,人生自此只剩等待而已。所幸親朋好友的不放棄並轉診多家醫院,最終透過微創手術切除腫瘤,確診為非惡性腫瘤,住院休養一個月後康復。歷經此事,所以筆者更能同理作者罹癌化療的過程與心境。
「性格決定命運」,但讓人遺憾的是,人對這件事根本沒辦法說要怎麼辦才能改變結局。 (p.20)甩掉不必要的困擾與煩惱,人生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在日常裡尋找溫暖和支持的力量,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旅遊、游泳、看職棒……。親人之間相互陪伴與鼓勵,從旁協助的妻子、掛念的女兒都是繼續走下去的動力。當然需要自我調適,並勇敢承擔起化療的挑戰。
黃教授多次引用哲學家塞內卡的說法,例如:「生命短暫。」意思是不管一個人活到幾歲,總之都是生命短暫。「拖延才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每一個人的道路顯然要依賴每一個人自己去探索。」 (p.218)是啊!生命短暫,不要將生命浪費在無謂的瑣事,更不要熱衷於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要等生命終結時,才意識到時間的存在與消逝。
生命短暫,沒有人確定死亡何時到來,面對生病、離開這種人生必經之路,讀完本書,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當下,學習如何好好活在此時的每一刻。《我32次的化療,與吃喝玩樂》給予讀者許多啟發和思考,無怨無悔人生走過的每一天,並能平靜迎接那一天的到來,沒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仍能懷抱樂觀、勇敢知足、泰然自若的心態,「做什麼事情可以讓人此生無憾?」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全世界都不會阻擋你、誰也無法攔阻你,因為你是有選擇的、你是自由的。
作者—黃榮堅教授以輕鬆幽默的筆觸,淺顯易懂的文字,絲毫沒有感受到病痛纏身的無奈及面對死亡的恐懼,將這32次化療的過程及對生活的體悟與讀者分享。生命不在乎長度,而是在於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坐以待斃,學習讓自己放心。《我32次的放療,與吃喝玩樂》是部撫慰人心的作品,跟著作者的腳步走訪南台灣的美食與風土人情,聽著他對人生的種種反思,不需帶著同情憐憫的態度,而是與朋友閒聊的愉悅心情。閱讀本書,就算不能對病友提供幫助,相信也會對生命有所新的體悟。與其無法找尋快樂,不如遺忘、擺脫掉痛苦吧!祝福作者與每一位讀者,彼此共勉!
★ 感謝商周出版提供的試讀機會。
【內容簡介】:
可以活多久,是命運;活得好,是我的自我,我的意志,我的價值。
授課三十多年的法律系教授,退休移居台東的自由人
將應對癌症治療的思想流動寫成一場嘉年華式的吃喝玩樂
一段對於身體、心靈、生死、生命意義的哲學沉思——
如何看待生死?
一個人的生死命運,是上天給他最大的考題,讓他去回答,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而一個人是用他在生命一路上的摸索與實踐在回答關於我是誰的考題,同時呈現他的存在意義。就此而言,罹癌是一個讓人填充自我意義的機會。
未來會怎麼樣?
面對生命難關,人唯一應該負責的事情,是過好當下的生活,也就是找出自己面對未知之路的基本哲學。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和以往一樣繼續快樂過日子。
要用什麼方式活著?
人到最後勢必是用自己全部的哲學去面對自己專屬的人生艱難。如果快樂是人生最後的原則,那麼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艱難,我可以想像得到的不二法門,只可能是堅持用快樂的態度來度過不快樂,用無懼的態度來度過恐懼,否則這世界上無數身陷痛苦而無法翻身的人,還能依靠什麼來脫離痛苦?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黃榮堅 X 面對人生艱難的理性與感性
如果你沉浸過他的法律學說,你會在他面對癌症的姿態中看到那樣的意志和價值!
【作者介紹】︰
黃榮堅
1951台灣台北人,德國波昂大學法學博士。出國前曾任律師,回國後曾任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說基本態度在於從自然人性的延伸詮釋法律的內涵,拒絕反思想的法律文字轉貼文化。主要專業著作有《基礎刑法學》、《刑罰的極限》等書。
2015退休後離開台北,居住於屏東縣內埔鄉,兩年後移居台東。現為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從事自由寫作,著有2017《靈魂不歸法律管》、2023同名書之全新增訂版。
喜歡游泳、健走、旅行、閱讀和寫作。夏天喜歡冰拿鐵,冬天喜歡黑咖啡。不喜歡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