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試讀心得

寂靜.jpg

 

書名:《寂靜

作者:唐.德里羅(Don DeLillo

譯者:賀景濱、桐喵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0.10初版

 

【讀後心得】:

 

唐.德里羅最新的小說《寂靜》,初次閱讀,坦白說,並不清楚作者所要表傳達的意涵?帶著一頭霧水,再次回顧一次,細細體會作家的用意。(本書書稿約23千字,絕對值得回味再三,更好奇如此少的字數,將如何編輯成書?

 

人類即將面對末日或死亡,倘若毫無心理準備,突如其來的意外,就如《寂靜》小說故事一開場時的墜機,讓人如此驚恐,倘若這樣,是不是就不需要擔心或煩惱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結果卻是主角生還,不知接下來該做些什麼才好?但人生還得繼續,卻不知世界到底怎麼了?

 

一場觀看到一半的美式足球決賽,螢幕突然變黑,所有訊息都中斷,無法和外界聯繫,不知道勝負、輸贏;然而更讓讀者為之氣結的是:主角擔心的是比賽結果更勝於未知的末日降臨。恐懼通常多來自大眾的群體感染,如果不知道發生的事,是不是就不會緊張與擔憂。恐懼通常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不如正常生活、工作下去,擔心都是多餘的。不斷湧起的臆測、揣度,都無濟於事。

 

讀者隨著《寂靜》小說裡的五位主角,一會兒喃喃自語、歇斯底里,一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讀到故事終了,嘆了一口氣,但還是沒有人可以清楚告訴讀者,究竟世界發生了什麼事?但什麼事都有可能正在發生,無知,才是真正的可怕;抑或什麼事都不做,就不會擔心害怕了呢?

 

迥異於過往讀過的末日小說,書裡並沒有很明確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起伏,當沒了電力、手機、網際網路……,所有一切又回到最初的人與人的溝通,是不是這才變得更加可怕?死亡恐懼的威脅,荒腔走板的怪誕行為,乍看毫無意義的舉止,帶著焦慮與不安。細細捕捉那些捉摸不定的句子,才發覺似乎有著哲理般的思考。最特別的是書中作者所安排、設計的大量留白,(很好奇編輯會如何設計?)正如一片寂靜無聲,留待主角和讀者去思考,預留了很大的想像解釋空間,同樣是說不出的、模糊的、不確定的恐懼。

 

唐.德里羅的《寂靜》打破傳統寫作的窠臼,出乎意料的架構設計,顛覆讀者想像的末日小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儘管台灣絲毫感受不到那氛圍),放諸各國不斷上升的感染、死亡人數,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封城、鎖國成了日常。此刻讀著這本小說儘管情節單純,儘管感受到的不是驚悚,但願這不是末日預言,而是給人類的啟示。

 

「如果這一切都是某種活生生的幻想?」

「世界就是所有,個人什麼也不是。我們全都明白吧?」

 

《寂靜》的設計橋段很特別,不同於一般常看到的好萊塢電影,影片中的世界末日,都是偏於災難與逃難本身,大多是突然的、沒有預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做心理準備。而本書裡,沒有災難場景的描述,只能猜測是否為科技失控,主角的反應也出乎讀者預期。但不管有沒有世界末日,書中的這些情節都尚未結束,仍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週遭,世界距離縮短了,但疫病的傳染卻更快速,地球暖化,自然環境的危機就更大。世界末日的擔憂不免令人油然而生。

 

假設面臨「世界末日」的最後期限,你會選擇以何種方式,向心愛的家人、戀人、摯友告別?或者,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實社會,選擇緘默。我們不願真正去面對自己,不斷找藉口、找擋箭牌,終究生命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透過書中角色們的對照與反諷,但願這一切只是小說,而不是你我現實生活的真實樣貌。

 

一本精彩好看的小說,應該是能夠讓不同經歷的讀者,激發出不一樣的想法,引起共鳴。當科技愈來愈進步、人工智能取代了一切;然而,當所有的便利性突然消失,人類該如何生活和思考?該如何自處?唐.德里羅的《寂靜》呼應了現代人面對處境最混亂的世界局勢,卻無能為力的脫序現象,推薦給所有讀者,不妨進來感受一下不同氛圍的末日小說。

 

* 感謝寶瓶文化和金石堂網路書店提供的試讀機會。

 

 

【作品介紹】:

 

寶瓶文化19周年,隆重獻給所有讀者!
領先全球出版!

德里羅寫給人類一部振聾發聵的小說。

「這記突襲是世界文明毀滅的前兆嗎?」

「沒人想說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這就是。」

一場不知曉敵人是誰,敵人是在哪裡,以及災難會經歷多久的驚慌與可怖。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會用棍子和石頭。」
--亞伯特愛因斯坦

2022年,五個人為觀看電視上的足球年度冠軍賽超級盃,相約在一棟東曼哈頓公寓,但災難瞬間從不明處猛然竄起。

先是五人中搭機的一對夫妻飛機迫降,機毀人傷,緊接著,電視螢幕黑成一片,手機電話筆電電腦電梯地鐵巴士計程車全部都陷入無從想像的癱瘓與死寂,如癌細胞般無盡蔓延……

當世界當機,一切停擺,最可怖與最讓人發顫的是,我們不知曉敵人是誰,敵人又是在哪裡,以及這次災難會經歷多久,我們能順利脫困嗎?

而在這場寂靜戰爭中,五人之中的黛安說:「這記突襲是世界文明毀滅的前兆嗎?」身分、性格各異的五個人,以繁複、充滿哲理的對話及思緒,為我們展演著人類的偏執狂熱疏離脆弱荒謬冷漠焦慮不安,以及人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核心,但實則微渺又孱弱,如飛絮與過客般的存在。

那些人們在平日為自己所築起,看似堅硬的保護城牆,在不明所以的災難來臨時,城牆一片片坍塌墜落,而結尾時看似冷靜理智好整以暇,但卻其實是一聲最擰心與沉重的悲鳴。

 

【作者介紹】:

 

唐.德里羅(Don DeLillo


美國四大名家之一,多次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且呼聲極高。他也是「美國藝術與文學科學院」院士,迄今已出版十餘本長篇小說和三本劇作,另著有諸多短篇小說和隨筆。有評論因他對後現代生存境遇的描繪,而稱他是「另一種類型的巴爾扎克」。
唐.德里羅於1936年出生在紐約一個義大利移民家庭,童年時隨父母遷居賓州。大學時期學習神學、哲學和歷史,但他並不喜歡學校生活,倒是從現代派繪畫、爵士樂、歐洲電影和格林威治村的先鋒藝術獲得樂趣和教益。1958年大學畢業後,唐.德里羅就職於一家廣告代理公司,並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
他的小說先後獲得「哥根哈姆獎」、「美國藝術與文學科學院文學獎」。1985年出版的《白噪音》,是他奠定文壇地位的重要作品。此書不但摘下該年度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入選「時代雜誌100大小說」,更被譽為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最具經典性的代表作。學者馬克.奧斯蒂恩稱譽此書為「美國死亡之書」。
1989年,唐.德里羅突發奇想要寫何梅尼,1992年,他便以這部名為《毛二世》的小說榮獲「國際筆會/福克納獎」。而後在1997年,他出版一部八百多頁的巨著《地獄》,描繪了二十世紀整整後半個世紀的美國社會,對美國和世界文壇産生了巨大的震撼。這部作品不同於其他議題嚴肅的小說,很意外地,成了國際第一暢銷書。
2016年出版《ZERO K》,此小說榮獲紐約時報年度好書(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同時已授權27國出版,包括法、德、義大利、中國及韓國等。
唐.德里羅的作品所造成的影響力是全面性的,不僅大學課堂講授他的《白噪音》,當今許多美國名家以他為師,流行歌手寫歌稱頌他,保羅.奧斯特更將《巨獸》及《沒落之鄉》獻給他,以表崇敬之意,而英國文學大師馬丁.艾米斯則推崇他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他的著作已跨越了時間與地域的藩籬,在數十年來,始終緊貼著現代人的生活脈動且影響了無數讀者;而唐.德里羅這個名字,亦將會永遠屹立在世界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譯者介紹】:

 

賀景濱
譯有《義大利短篇小說精選》、《蘇格蘭短篇小說精選》;著有《速度的故事》、《去年在阿魯吧》。

 

桐喵
台灣台北人。畢業於美國拉文大學電影系。導演作品《華人元宵節》曾獲2019年美國Hometown media學生組紀錄片獎、學校年終最佳紀錄片獎。精通中、英、日文。平常喜歡看書、聽歌,還有唱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