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黑豹》試讀心得

地下室的黑豹.jpg

書名:地下室的黑豹

作者:艾默思.奧茲

譯者:鍾志清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初版

 

【讀後心得】:

 

普羅菲是卑鄙的叛徒。」故事第一章伊始,便出現了這樣驚悚的話語,到底主角做了什麼對不起朋友,抑或國家政府的事?得背負這樣一個臭名。讀者就這樣跟著一個一直縈繞腦海的疑問追查下去;然而讀者若是希望像偵探推理小說般找到謎底,找到一個令自己心滿意足的完美答案,期望可能會落空吧!

 

地下室的黑豹》是作者-艾默思.奧茲自傳式的小說,以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為主幹,述說著1947年以色列建國前夕耶路撒冷的生活情景,在那個動盪的夏天裡,主角-普羅菲與父母、周遭朋友所發生的小故事。然而,艾默思.奧茲在58歲盛年之際再次回頭觀望自己的童年,究竟只是單純的回憶亦或想要傳達些什麼理念呢?

 

回憶錄或自傳的真實性,一直是文學界、歷史學者爭論不休的議題。作者難免美化自己與選擇遺忘難過與不堪的一面;又或者只想為自己開脫,證明「他者」的有罪、錯誤,才導致今日的失敗局面;倘若他並不出色,便會歸咎於可怕的童年及其令人生厭的雙親、師長、朋友……。以此觀之,艾默思.奧茲口中的「叛徒」其實並不需要太去探究,因為這可能是他選擇性的記憶,刻意性的遺忘。

 

閱讀《地下室的黑豹,其實讀者更想知道的是當年猶太人建國前後所發生的事情,一個不同於官方說法、平民小老百的生活故事。當時,全歐洲的猶太人遭到了德國納粹的大屠殺,強烈的建國呼聲到了最高點與此反猶太主義的歧視也儼然高漲。或許我們只是單純以為猶太人回到一千多年前便被迫離開的故土,有何不對;卻忘了這塊「上帝應許之地」早已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地方,上帝也成了伊斯蘭教的阿拉。此刻猶太人再次面臨了重大抉擇,他們不願再做永遠漂泊的異鄉人,迫切渴望地想重建自己家園的同時,卻得與惡鄰為壑,面對永無寧日的爭戰、對抗,這或許就是猶太人的宿命吧?艾默思.奧茲正是站在如此特殊的歷史時間點上,他以一個小男孩的眼睛,見證了這段以色列猶太人的愛恨血淚交織。

 

地下室的黑豹》刻畫的正是艾默思.奧茲在童年階段的點點滴滴與家人、朋友間的回憶,他巧妙得將這些乍看毫不起眼的生活瑣事,交織於國家民族的愛與黑暗的大歷史洪流裡。或許我們不禁想問:一位12歲的毛頭小孩,哪懂得家國情仇?然而這就是上帝給予猶太人的考驗吧,一輩子都擺脫不了的哀愁。作者毫不掩飾於文中描繪了他與英國人學習英文與爸媽茶餘飯後的互動,更透露了父母灌輸於他的種種思想,這故事不啻是艾默思.奧茲個人成長的紀錄,更是所有以色列猶太人的悲喜交雜的一生血淚。


作者將親身經驗寫成了小說,其實我更期待有朝一日能讀到伊斯蘭教阿拉伯文學闡述同樣的題材,但至少這已是一個開端,透過艾默思.奧茲在地下室的黑豹》的描述,故事裡的主角並非全然不幸,他們也有苦中作樂的時候,偶爾批評一下英國的帝國主義,有時也抱怨阿拉伯人不能體會、理解他們的困境、難處。主角-普羅菲與朋友創辦了祕密組織-「霍姆」,成天想著如何把英國人趕出猶太人的領土;同時得小心翼翼的拿捏與英國員警好友-鄧洛普的相處分寸,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情感的泥淖,究竟一位年僅12歲的男孩身上背負的是多大的責任感與使命,讓他如此憂傷。作者淡淡的筆觸,竟是如此地強烈的力道撼動人心。

 

這部小說相當吸引人的另一個部分,是主角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母親的諄諄教誨,父親對建國的滿腔熱血,或許兒時的他懵懂而無法體會,如今艾默思.奧茲執筆寫下這個故事,下筆看似平凡無味,卻包含了他對以色列的濃厚情感。故事主要背景置於耶路撒冷,以色列建國初期面臨的各種挑戰。伴隨著以色列的建國,眾多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踏上流亡之路,周遭的阿拉伯人一落千丈的命運,雙方從此干戈不斷……。就是在這種兩難困境中,強烈的心靈衝突下,迫於生計,而不得不放棄人生的理想。故事內容簡單,卻思想深邃,它蘊含著一個猶太民族諸多問題的沉重思考;作者以巧妙的手法,刻畫迫於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無奈。

 

地下室的黑豹》不僅反映了猶太人在建立新家園初期的生活情形,當統治那片土地的英國人即將離去,以為將迎來永世太平的國度,沒想到卻是一連串惡夢的開端,周遭國家的挑釁、阿拉伯人不斷地抗爭、伊斯蘭教徒的威脅……。以色列像完全受到詛咒般,全然充滿了渴望、創傷、侮辱、夢魘……,歷史的背後隱藏著多少悲哀、痛苦、傷心和希望。種種難題,絕非一朝一夕所能輕易弭平,亦即非黑及白的二分法對與錯所能解決。

 

或許外人不免思考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或其他阿拉伯人是否有「共生」的可能性;然而,土地是永恆的,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國家與民族都是一時的,誰能號稱自己擁有所權呢?因此偏見、仇恨、敵意是不會瞬時消失的,殊不見那走上和談之路的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偉大成就,卻也雙雙步上激進派的槍下亡魂之途(阿拉法特與拉賓)。也許新聞媒體裡、以色列總是以強硬姿態鎮壓反抗的周遭鄰國百姓,但換句話說,沒有任何民族比猶太人更能深刻體會被迫害的感受。光鮮亮麗的國力與科技,底下盡是整個民族不願再遭受壓迫、歧視的努力。

 

艾默思.奧茲以充滿情感、幽默的純真視角,帶著豐沛細膩的情感、充滿哲思的優美文字,娓娓動人的筆調向讀者刻畫了一個平凡孩童的生活,如何在1947年的耶路撒冷動盪的世界中載浮載沉、掙扎求生。儘管半個世紀過去,我們見證了以色從貧脊的土地走向世界,但小說中描述的各種危機、困境在今日依然如此。猶太民族與阿拉伯民族何時才能相互尊重、和平共處;而非只存在著仇視、敵對、兵刃相見、冤冤相報的關係?地下室的黑豹故事的精彩性讓人不忍釋卷,其獨特性更是令人一讀難忘。

 

閱讀《地下室的黑豹》時,不難理解「以色列」這個國家是個特殊的存在,有著無法擺脫的歷史宿命。站在台灣讀者的角度,或與更能同情的理解,並反省自己與國家、民族間的議題,面對虎視眈眈的強權,台灣該何去何從?閱畢本書,能認識以色列這國家的建國歷史與困境,並藉此體會身為當地當時的孩童心理的真正看法,並以此引申至台灣的問題。歷經眾多強權殖民統治的歷史,相信這是台灣人乃至全世界所有人民都能產生共鳴的一則故事,強力推薦給各位夥伴。

 

 

內容簡介】:

 

舉世矚目的以色列作家——艾默思.奧茲
改寫自童年經歷,一部關於愛與背叛、理想與現實的動人之作。

希伯來文直譯,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原著改編為電影《小叛徒》(The Little Traitor


在我一生中,有許多次被叫「叛徒」。
第一次是在我十二歲零三個月,住在耶路撒冷的時候。

 

1947年的耶路撒冷有個動盪的夏天。當大人們忙著進行地下工作反抗英國人時,孩子們也學起大人,成立祕密組織,自以為能抓出叛徒、消滅惡敵。12歲的男孩普羅菲,是家中的獨子,極為在乎他的那幫朋友,尤其是他們對他的信任,結果卻被冠上「叛徒」的稱號……
以色列國寶級小說家艾默思.奧茲年紀輕輕即揚名國際,他在58歲聲名如日中天之時,憑藉自己的年少經驗與記憶,寫下了這部令人動容的小說。他化身為心思敏感的少年普羅菲,帶領讀者回到他12歲那年的耶路撒冷夏天,探尋關於背叛與忠誠的真諦。
這是一段擺盪在愛與背叛、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回憶。艾默思.奧茲經由男孩的角度,以充滿童真且懷著淡淡感傷的憶想,展現出一種悲憫的視野高度;這也是奧茲在熟年之齡,對於生長的土地、自我的認同、國族的情感所發出最深沉的詠嘆。


本書特色】:

* 這部小說以作家的童年背景為基礎,又融進了豐富的文學想像。用作家本人的話說:故事本身來自黑暗,稍作徘徊,又歸於黑暗。在記憶中融進了痛苦、歡笑、悔恨和驚奇。
* 藉由一個敏感、熱愛詞語的十二歲男孩角色,作家回憶被指控「叛徒」卻又無處證明自己清白的痛苦,似乎也在向讀者問及:「什麼才是『背叛』?」

 

作者簡介】:

艾默思.奧茲

本名艾默思.克勞斯納(Amos Klausner),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當時以色列尚未建國),出身書香之家,父母皆有大學學位,通曉多國語言,受歐洲文化薰陶甚深。九歲時,以色列建國;十二歲那年,母親自殺身亡。兩年後他離家投入基布茲(即「集體農場」),改姓為奧茲。1965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說,至今已著有小說14部,再加上文學、政治評論集約40部,以及逾400篇文章與評論。1968年小說《我的米海爾》大受喜愛,使他成為以色列家喻戶曉的作家,1987年的小說《黑匣子》更獲法國外語文學最高榮耀費米娜獎。1998年亦以文學成就獲得以色列獎。2002年自傳《愛與黑暗的故事》問世更成為轟動國際的大事。至今所獲國際性文學獎項還包括:德國歌德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王子獎、義大利普列摩.李維獎、義大利都靈國際書獎等。

奧茲曾參與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親身體悟過兩次中東戰爭。從戰場歸來後,他於1977年帶頭成立「現在就和平」(Peace Now)運動,致力推動以巴和平共處。這位右手寫評論、左手寫小說的作家,被以色列人視為「以色列的良心」、先知,是少數以小說聞名國際,卻先後從德、法總統手中領得和平獎的小說家。堪稱當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希伯來語作家,也是以色列最偉大的作家。

譯者簡介】:

鍾志清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於19951997年間在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攻讀希伯來語言和文學,並協助東亞系教授古代漢語。2005年在 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獲博士學位,是第一位在以色列獲希伯來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著有《當代以色列作家研究》、《把手指放在傷口上:閱讀希伯來文學與文化》,譯著包括《現代希伯來小說史》、《我的米海爾》、《黑匣子》、《詠歎生死》、《地下室的黑豹》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