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 試讀心得

 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jpg  

書名:《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

作者:矢作直樹
譯者:高詹燦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5.10初版

 

【讀後心得】:

 

在試讀本書之前,已有了心理準備,以為這不會是一本輕鬆易讀的作品;然而,趁著難得的中秋連假,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K完了。讀者從書名,大概也能體會或猜測到作者所要傳達關於「生命」的態度,本書的主題當然免不了與生老病死有關。對於這樣議題的書籍,坊間比比皆是,可謂汗牛充棟。可見尋求安身立命之道,一直是社會大眾所急於追求的。

 

若以內容而言,探討生命的意義,《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有特別之處嗎?我想並沒有。但本書作者-矢作直樹,身為醫院急救現場第一線的醫師,看過許多生離死別的場面,見識不少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他記錄下生活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及對人生的看法與態度,告訴讀者如何平心靜氣、開朗豁達來看待人世間的生老病死,尤其舉自己活生生的例子,更是讓讀者閱讀過程感到熟悉,而不會心生排斥,也能細細體會箇中滋味。

閱讀這樣題材的作品,很容易去尋找自己過往的生命經驗:

面對現在少子化、經濟不景氣,老一輩與年輕人的誤會、紛爭,作者想告訴年輕人的是,希望你們可以不受任何人的言語左右,不被別人的話語擺布操弄。言由心生,只要明白此因果關係,就不會被操控了。 (p.169)因此遇到不懂的事,請需心求救。坦率且不忘謙虛的人,可以獲得周遭人的喜愛。 (p.171)

 

「死亡」,是一件奇妙的事。當我們遇到死亡時,內心難免會徬徨無措。但身為人都得面臨自己與親人的生老病死,這一切是必然的,所以不需擔心與害怕。書中提供了作者的意見,接受生死,處理情感,放下羈絆。死並不代表結束,我們的靈魂會永存。人的本質本來就不是肉體,而是靈魂,所以不論是生病還是變老,都毋須害怕。 (p.164)死,不會因場所而不同。留在人世的人所肩負的任務,就是回顧死者留下的故事,回想自己與死者共有的時光。請以平靜的心去感受逝去的人如踏上旅程一般、欣喜而了無牽掛的心情。 (p.46)

 

活著。明明只是這麼單純、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為何竟如此困苦、如此艱難?卻又令人眷戀不已……?本書給予讀者一股最正面的激勵力量,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人生正因有壽命限制,才更顯美好」,真實無偽的度過自己的人生,能讓我們收穫寶貴的體驗。每個人的命運都一樣,我們只有一件事要做,全力活在當下,全力享受當下。人生,就這麼簡單。 (p.35--36)

書中將日本「神道教」中生死的超脫,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著太多的無奈,生活沒有完美,感情不會有滿足,面對死亡,只是物質肉體的凋蔽,精神層面的靈魂,還是會投胎轉世。灑脫是一種感性,感性即是靈性。也就是說,灑脫是神道的主軸,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感覺」。 (p.158)

 

面對人生的各種試煉,每當不如意時,作者教導我們應先內省自己的內心,找出到底「執著」著什麼,是不是該輕鬆看待,只要轉個念,那些困擾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其實周遭人並不像你想的那樣在意你的事。人的心思時常在改變,對別人的事更是如此。別人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根本沒空在意你的每件事。 (p.82)

 

每個人未必都生活在被期待的地方,但大家都很努力,希望得到認同,希望被愛,希望被需要。曾經犯過的錯,曾經錯失的美好,哪怕已無法回到過去,至少你我都曾有過難忘的回憶。對於已逝的過去既成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但作者-矢作直樹卻說:過去,是可以改變的。答案就是「享受當下」。 (p.173)未來是否會更好,不得而知;但只要抱持著小小的夢想與希望,光明的未來還是可期的。要先學習拋開己見、享受當下,做好分內的事,不執著於過去,才能迎接全新的自己。人生不是永恆無止盡的,因此要把握每寸光陰,盡情的享受「活著」的時間。

 

如果人生沒有了目標繼續往前,那花再多的心力,去避免面對接下來的人生,也是徒然的。害怕死亡的人,其實是沒有認真的活過。如果可以,每個人都希望人生能夠重來,但「千金難買早知道」,重來未必會更好,況且那是不可能的。透過省思,面對往後的人生,不是要全盤接受,而是自我砥礪,「面對現實」,永不絕望!

 

矢作直樹以樸實的文字,生活中的實例,每個人都曾碰到類似的問題,將其集結,彷若一部實用的人生處世哲學。藉著閱讀《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不僅可以正面激勵人心,也適合在紛擾與不安的社會裡,慢慢體會不一樣的生命態度,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故事。現實生活裡的一切,別被外在的痛苦仇恨、沉重壓力蒙蔽了一切, 學著開始思索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學會如何面對困難與挑戰,如何調適自我心靈,獲取內心自由。面對人生困境,不放棄、不沮喪,只要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將使個人及社會更加美好。

 

我還蠻喜歡本書,閱讀時感受到一種平靜,找到一股力量,面對不如意的職場工作、生活現況,作者給了我們不同的見解。讀畢本書,我不認為讀者與自己的生活現況,能產生多大的立即改變,但至少透過這些文字,能自我省思面對生老病死的態度,是否能如此灑脫與淡定。矢作直樹給了讀者能繼續往前,體驗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暖。推薦給各位夥伴,難得的生命體驗之旅。

 

◎ 感謝經濟新潮社、金石堂網路書店,提供的試讀機會!

 


【新書簡介】:


在這世上,每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故要享受活著的每個當下,
然每次聚首卻非最後一次,想見的人,總有一天會再見。
只是從這一個世界換到另一個看不見的世界,
而,那個世界的他們,其實一直都在你周遭,為你聲援。

◆ 5種人生大悟‧36則短而精深的生死手記
◆ 日本熱銷突破25萬冊

一名行過死蔭之境、看盡生死三十餘載的醫師如此相信--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著時時守護著我們的「偉大存在」
在我們活著的世界旁邊,有另一個「看不見的世界」
而,肉眼看不見的事物,自有其重要的意義!
*  *  *  *  *  *
死亡,並非終結,毋須恐懼
肉體之死,代表進入另一個世界,延續另一種生命
你心中想再見一面的人,一定見得到……
只是在那之前
我們必須先做好「活著」這件事,時時感謝「活著」這件事

作者是東京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長年身處急救現場第一線與生死交界邊緣。他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病患與家屬,每年看診超過三千人,看盡人生‧生死百態,卻也一直尋思:「人死後會變怎樣?」

他在親身歷經三次瀕死關頭、透過靈媒幫助得以再次與孤獨辭世的母親溝通之後,確信有「另一個看不見的世界」存在,並體悟到「死亡這件事,根本毋須擔心或恐懼」。因為「託您的福‧謝謝您」(おかげさま)這句話的力量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支持著我們。

所謂的「您」,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力量,亦是時時守護著人類的「偉大存在」,我們可以將之稱為神、造物主、大自然、愛、宇宙、真理,並因為「您」讓我們活在這世上,時時心存感謝,進而了解到人活著的使命是:「不急不慌,不去擔心死亡,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沒有什麼比「盡情活在當下」更重要的了。

這是作者的思想手記、隨筆實錄,來自他的行醫經歷與人生體驗,裡頭有生死觀、生活哲學、捨卻欲望的真義、靜心等待的智慧、給予不望報(give and give)的精神……得以一窺作者對人生的大徹大悟,看完後或可問問自己:
「人,為什麼活著?是什麼讓你而活?又是什麼值得你活?」

【作者介紹】:


矢作直樹


東京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急診醫學教授、東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急救部及加護病房部部長。
1956年生於神奈川縣。1981年畢業於金澤大學醫學院。1982年擔任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助教,1983年擔任國立循環系統疾病中心的實習醫生。後來擔任同中心的外科體系加護科醫師、主任醫師,1999年兼任東京大學研究所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環境學專攻教授、精密機械工學專攻教授。2001年迄今,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急診醫學教授,以及醫學院附屬醫院急救部、加護病房部部長,直到現在。主要著作有《人不會死》、《天皇》、《緣分與職責》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